美国开车吃罚单不算啥 7种情况警察可逮捕你

美国开车吃罚单不算啥 7种情况警察可逮捕你

在路上被美国警察pull over,警察给你的并非所谓的罚单,而是一张名为“出庭通知”(Notice to Appear)。在此单据上签字,表示你同意在通知单上时间到指定的法庭出庭应诉而已,并非表示你认罪。如果你拒绝签字,警察可以用妨碍公务理来逮捕你。 在下列情况下,警察不需要驾车人士签字就可以逮捕驾车人士: 1、驾车人士没有合法的驾驶执照; 2、驾车人士有醉酒驾车,或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 3、驾车人士与他人或友人飙车或赛车; 4、在加州,车速超过每小时一百公里(100MPH); 5、驾车人士没有处理以前的交通罚单而法庭已发出通缉令 ; 6、驾车人士撞车逃逸 ; 7、不听从警察的指挥或妨碍公务 。

Read More
美国10款最容易吃超速罚单的车型

美国10款最容易吃超速罚单的车型

在美国开车超速吃罚单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哪些车更容易吃罚单么?美国保险信息网站Insurify就针对超速吃罚单这件事进行了研究调查,并通过大数据告诉我们那些车型最容易吃罚单! Insurify的研究数据表明,全美11.28%以上的驾驶员有过超速纪录(小编也包括在内,如果你刚好吃了罚单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参考《美国吃罚单后5种处理办法对比》),在各种车款与驾驶员的超速比例做分析后,Insurify最终统计出10款最容易收到超速罚单的车型。 至于这些车型为什么容易吃罚单,大家可以从这些车型的外观,马力等方面找出原因,以下就是这些吃罚单大户车型,小编把这些车的基础款市场价MSRP (base model)和马力horsepower值列出来,供大家参考,看看你的爱车是不是也上榜啦? [infobox]相关推荐:美国开车吃罚单怎么办?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解处理办法[/infobox] 美国10款最容易吃超速罚单的车型 第一名、Subaru WRX Subaru WRX 20.12%以上的司机会超速,比全美平均水平高出60%,不过WRX也是市场上最安全的车之一,它获得了IIHS的最高安全等级。 MSRP (base model): $27,195 Reported horsepower: 268 第二名、Scion FR-S MSRP (base model): $25,305 Reported horsepower: 200 第三名、Volkswagen Golf GTI MSRP (base model): $24,395 Reported horsepower: 210 第四名、Hyundai Genesis Coupe MSRP (base model): $26,950 Reported horsepower: 348 第五名、Jeep Wrangler Unlimited MSRP (base model): $31,545 Reported horsepower: 285 第六名、RAM 2500 MSRP (base model): $27,975 Reported horsepower: 383…

Read More
洛杉矶华人区出现新型抢劫手法:假罚单!

洛杉矶华人区出现新型抢劫手法:假罚单!

近期洛杉矶圣盖博谷华人区出现一种新抢劫手法,开车的民众特别注意,如果在倒车离开的时候,发现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罚单大小的纸,千万不要下车,抢匪正等待你走下车,然后趁势打劫。 微信朋友圈有许多受害人分享了自己被打劫的经验,一名罗兰岗华裔表示,晚上和朋友吃完饭回到自己停在饭店所在广场的停车场,因为天色黑没有注意,直到准备倒车离开的时候,回头才看见后车窗上有一张看似罚单一样的纸,他以为自己被开单,急忙停车走下来看看究竟什么。 他才刚下车走到后车门的位置,就有两人突然冲出来,一人把他压在后车门的玻璃上,叫他拿出钱包和手机,另一人很快钻进没有关门的驾驶座,四处翻,看看是否有值钱的东西,搜刮完毕后,两人又旋风般跑走。 受害人没有受伤但是损失了手机和一些现金,此时他走到车尾查看,发现抢匪只是用透明胶带粘了一张被裁成罚单大小的宣传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这原来只是抢匪的新套路。 同样网路上也有其他人回应了有同样的遭遇,警方表示,在年节期间,各城市的犯罪率飙升,其中以打劫案件涨幅最大,提醒民众不要在夜里独自外出,即便是在停车场也最好互相陪伴走到车上,再载对方去他的车子,一进车门第一件事就是反锁车门和车窗,不认识的人敲窗都不要开。 遇到以上案例,警方提醒,如果真的是罚单,警察不会放在后车窗,通常都是置于前挡风玻璃,压在雨刷下,在后车窗贴纸的情况要小心有诈,可以等开车到家之后再查看。

Read More

加州推低收入户交通罚单减免计划 480万人受惠

加州政府宣布推出一项为低收入人士而设的交通罚款减免计划,受惠者将会是那些因为无法支付交通罚款或相关法庭支出,而导致驾驶执照被吊销的人士,估计涉及数百万人。 这项计划是由州长Jerry Brown亲自推动,计划将由周四起启动,直至2017年3月31日结束。 根据计划,犯下轻微交通罪行的人士,罚款额可以调减一半至八成,视乎个人收入而定,而那些因为未缴交交通罚款而导致驾照被吊销的人士,将可获复牌。 要注意的是,犯下醉酒驾驶的人士将不合资格申请减免,而合资格申领减免的人士,罚款额缴交截止日必须在2013年1月1日前。 自2006年以来,加州有多达480万人因为无法缴交罚款或上庭应讯而被吊销驾驶执照。

Read More
在外州被开罚单,不回去处理的后果

在外州被开罚单,不回去处理的后果

不要以为到外州被开了交通罚单拒交,回加州就没事了,若被记点,未来汽车的保险费一样会上涨,律师提醒民众,应妥善处理罚单,不要以为不驾车回被开罚单的州就没事了。 民众节日驾车到外州出游被开交通罚单,因为路途遥远,几乎是不可能回到被开罚单的当地法院出庭抗辩,有的人认为,反正每个州的法院都不相通,最多就是再不要回去那个州,未交罚单的惩罚金就任它涨。 律师刘龙珠表示,通常在外州吃交通罚单都是因为超速,不少民众因为罚单金额高,而抱有侥幸心理,目前除了麻州丶乔治亚州丶威斯康森州丶田纳西州丶密歇根州之外,全美其他州加上华盛顿特区都共用一个驾驶执照资料库,在别州被开罚单,加州车管局也会知道。 律师表示,民众如果对于罚单不处理,很可能会因为不缴纳罚款,又没有出庭法官可判罚最多6个月徒刑,及罚款1000元,如果交通违规情况严重,例如发生车祸等,法官甚至有可能下达逮捕令,这样下一次不小心经过这个州,可能就会被逮捕。 根据加州法律规定,1年积满4点,2年积满6点,3年积满8点都会被吊销驾驶执照,一般的酒驾丶超速达100英哩等都是2点,即便在外州被开罚单,不及时处理,以争取消点,很可能不知不觉中驾照就被吊销。

Read More
全美闯红灯罚单 总额超10亿

全美闯红灯罚单 总额超10亿

交通罚单是让大多数南加州居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阿罕布拉警局日前针对华人居民在微信上发布一则名为“闯红灯的昂贵代价”文章,提醒驾驶者交通违规不仅会立即收到罚单,长远来看也会影响保险费用。 阿市警局社交网络编辑表示,常被人问到各种关于交通罚单罚款金额的问题。他说,警察局其实不知道罚款,因为罚款是法院定的,与警察局没有关系,而且不同县的罚款也不同。不过,值班警官为民众查询闯红灯的最新罚款,“单是闯红灯这项就差不多要罚450元”。 阿市警局表示,若是因为闯红灯而造成车祸,责任方的汽车保险也会飙升,值班警官查到的金额,大约是一年多出1500元至3000元,而且会保持长达七年。而在美国,所有驾驶者每年为闯红灯付出的罚单总额更超过10亿元。

Read More
限时停车 只挪车位也要吃罚单

限时停车 只挪车位也要吃罚单

新移民陈小姐日前下午2时20分去巴沙迪那东Colorado街400号街区附近办事,将车子停在路边。她当时注意到路边有限停一个小时的标志,特别记下时间,打算3时20分左右来移车。 在3时20分陈小姐准时跑到停车位挪车,为了保险起见,怕管理停车的工作员混淆,还特别把车子从原车位挪到三四个车位远的停车位。她以为这样就不会因超时吃罚单。可是在3时40分准备开车离开时,却发现工作人员在其车前开罚单。她跑过去解释她知道限时停车,已经从一个车位挪到了另一个车位。但是这名女性工作人员表示,挪车要离开一个街区外才算数,否则照样算超时,且她已经在打印罚单,没有可商量的余地。 陈小姐停车地方只有限时1个小时停车的标牌,并未标明要挪开一个街区的说法。(记者张宏/摄影) 陈小姐是新移民,以为是巴沙迪那特殊的交通法规。虽然罚单不过40多元,但觉得很冤枉,事后她去巴沙迪那网站也没查询到有一个街区外才算挪车的说法。 巴沙迪那市府网站对此有不同解释,根据巴市法规,在限时区域,车子需离开一个街区远才算移动,否则就会被开罚单。按照加州对街道和公路的街区衡定标准,通常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街区。该规定的使用是为防止驾驶者滥用路边停车位,长时间停靠。 驾驶学校郭教练说,通常停车工作人员都是用粉笔在轮胎上标记记号,如在规定时间内车子上记号没动,说明超时停车。但是车子移到别处或开走又开回来都算移动。这名工作人员移动一个街区才算移动的说法也不成立,除了现场没有相关提醒,且法律常识的车子移动也是指一个车位的范围。在美国没有公布的法规都不算数,如规定要挪到一个街区以外需在现场有明确标识。按照陈小姐的说法,现场除限时一个小时再无其他标识,谁来巴沙迪那停车前会登录网站查询其限时停车的特殊规定? 华人刘先生说,他来美国四年拿到都是停车罚单,超时两分钟就几十元,停车不在线内,离马路边太近或太远也罚,距离消防栓不够1呎外也罚,停车在家里后院,压到花园的草也罚。虽然有自己做错的成分,但有些罚单实在不是为了教育而是创收,给这些停车工作人员发工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