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场起家到钱淹膝盖 杨信一不小心实现美国梦

彰化埔心乡下的穷孩子杨信(Jackson Yang),从台湾计程车司机的木珠坐垫成功进军美国市场,小小的垃圾桶更让事业到颠峰。简单不过的家庭日常用品奠定了事业版图,杨信却依然保有台湾农村孩子的纯真和羞涩,对自己被称为「台商创业楷模」,杨信搔搔头,露出害羞丶腼腆笑容说,其实是「小兵立大功」。

只要努力 美国钱淹膝盖

人家说『台湾钱淹脚目』,其实我觉得,美国的钱,才是真的淹脚目,市场潜力无穷大,只要努力,到处是机会,淹到膝盖都有可能。

站在托伦斯(Torrance)市面积16万呎的「Seville Classics」仓库里,看著起重机来回穿梭的杨信,认为自己从1986年至今将近20年的「美国经验」,是「事业第二春」。事实上,这个当时只是为了子女教育举家迁移,想办身分而成立公司,现在已经成为横跨美丶亚丶欧三洲的集团,包括副总统吕秀莲丶星云法师丶前驻美代表程建人等台湾首长都曾经到Seville Classics参访。

1

对杨信来说,到美国的发展是「无心插柳」。「1984年暑假,我和太太带著孩子到美国渡假,没想到孩子们对美国印象大好,觉得这里简直是天堂,就不想回台湾了。」杨信和太太柯巧玲,因为不想让孩子承受台湾升学压力,决定由柯巧玲先带著5个孩子赴美,杨信则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内(人)在美(国)」,过了两年空中飞人的生活,1986年到美国来和家人会合。

两个小兵立大功

当时在台湾以经营国际贸易闯出一番天地的杨信到美国来,因为环境和台湾完全不同,根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后来觉得买东西进美国,卖给当地市场的贸易应该蛮有作为,决定拿台湾做贸易的经验,试著在美国创业。「但是问题又来了,我应该卖什么呢?」杨信花了两年的时间,利用周末到跳蚤市场摆地摊了解美国市场及消费者口味,每一丶两个月到台湾丶中国挑东西进美国卖,东试试,西尝尝,时机终于来临。

1杨信白手起家,拿起早年创业的第一桶金:车内座椅的木珠椅垫,并向年轻学子分享成功秘诀。(世界日报记者林奕均/摄影)

杨信说,有一次回台湾,他发现台湾的计程车司机座位上都有一个木珠坐垫,忽然灵光一现!「我想,美国什么没有,就是车多,但是却没有类似的产品,应该很不错!」念头一起,杨信心一横,买了2,000个木珠坐垫,付了10,000元美金,带回美国交给负责业务的老美,却被浇了一头冷水。 「老美业务跟我说,杨先生,这是你们老中的东西啦,美国人不爱的!我就想,那不行呀,我东西都买了,怎么办?」不信邪的杨信决定再出去摆地摊,并以自己作为「真人实证」,以「凉爽」丶「按摩」为两大功用推销,「没想到一个周末下来,竟然卖得很好,一天几十条没问题,原本5块美金成本的坐垫,我可以叫价到15美元!」杨信后来跟老美业务说起大卖的情形,「他也很惊讶,就说,好吧,那我去试试看。」

杨信把坐垫取了个「舒适珠」(Comfortbeads)的名字,设计精美硬纸盒作包装,贴上舒适珠摆在车垫上的图片,写明功能,定价12.99美元。老美业务也争取到东岸一家20间连锁居家生活用品店「上架两星期」的试用期。

「东西送出去之后,我每天都在祈祷,希望在美国的第一次出击能成功。」上架一个星期之后,杨信就接到客户的电话,希望能够立刻补货,并且订下长期订单,「因为卖得太好了,连他们都觉得意外。」杨信放下电话,立刻买了张到中国的机票,寻找合作工厂。
这个「舒适珠」,三年内在全美国卖了1,000万条,让杨信赚进到美国后的第一笔钱,奠定事业基础。

1997年,杨信在日本一家顶级日用品百货店见到荷兰公司出产的脚踏板不锈钢垃圾桶,将他的事业推向高峰。

垃圾桶,大部分人觉得基本丶简单到再不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杨信眼里却是无穷的希望。他将欧洲生产的顶级丶昂贵不锈钢垃圾桶拿到台湾生产,降低成本;将原本是大师级的设计品普及到一般家庭都可以负担的价格范围,打入美国市场;加上大儿子发扬光大,将垃圾桶当艺术品包装,设计成各种不同的造型,配合近年来兴起的极简时尚风,短短4年间年营业额达到一年5,000万美元。
现在,Seville已经是美国不锈钢垃圾桶的领导品牌,也是多家大型连锁卖场的上游厂商,包括好市多(Costco)丶标的百货(Target)丶Bed Bath & Beyond丶山姆俱乐部(Sam’s Club)丶沃尔玛(Walmart)都是主要买家。

杨信透露,美国家庭里的不锈钢垃圾桶,有80%以上,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桶子上都有「Seville」的招牌。

从不锈钢垃圾桶延伸,杨信看好金属展示架市场,全力冲刺,成为这几年的发展主力。他说,这个每层可以承受300磅的金属架简单组装丶坚固耐用,无论是家庭丶学校丶办公室,处处都用得上,「民生必需品,或许听起来不太起眼,却可以像滑水的鸭子,慢慢游,远远游。」

目前,金属展示架每个星期要进30个货柜,销售量每个月都还在增加,市场占有率,大约是全美的50%。

不计成本 根留台湾

1999年921大地震发生时,经由电视新闻的画面,人在洛杉矶的杨信感同身受,决定为自己的故乡做些事。不在乎要多花5-10%的成本,杨信将在中国的不锈钢垃圾桶生产线移回台湾,响应政府「根留台湾」,2002年5月开始实施的「006688工业区土地租金优惠扩大案」之后,在彰滨工业区丶台南工业区都设有工厂,「我们现在所有的不锈钢垃圾桶都是从台湾坐船来的,一个星期大约有100个货柜,百分百的『made in Taiwan』。」

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家庭的财力支持,杨信从一个得吃地瓜便当丶赤脚趴趴走的乡下小孩,成为今天拥有数千员工的大老板。

1944年出生在彰化埔心乡下的杨信,是家里七个孩子中的老么。「那时候真的穷得不得了,故事讲起来,家里小孩都不相信,觉得我在编故事。」

杨信说,在那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物资缺乏的年代,农村里的情况更糟糕,穷到连念书的钱都没有,每学期开学前,他就见母亲到处借钱,让小孩交学费,等一年两季的稻米收割,留下一点点白米,其他的全都拿去卖钱,才能还清借款。「所以,虽然家里种田,每次中午吃便当,却是我最难为情的时候,别人打开盒盖是白米,我的便当里却都是地瓜。」

父亲在49岁过世时,杨信还是个孩子,靠著母亲种田,将兄弟姐妹拉拔长大。回忆起父亲过世,杨信仍满是惆怅。他说,那时候太穷了,连医生都请不起,所以也不知道父亲过世的原因,只记得父亲在临终前,小杨信曾经跑去问爸爸想要吃什么,大杨信眼眶湿湿地说,「我父亲告诉我,『好想吃苹果』。」

初中毕业后,杨信想要赶快减轻母亲的负担,高中念了一学期,就跑到台北和同乡学起「作生意」。「我从一人小公司开始,租了个只有三丶四张榻榻米大的办公室,没有电话,只有一张桌子。」杨信以国际贸易为目标,搭上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潮流,直到42岁时移民美国。

跨足金融界,分享秘笈

国际贸易起家的杨信,近来也逐渐跨足到不同领域。11月中在南加州罗兰岗开幕的「大通银行」,是杨信进军金融界的第一步。被推举为董事长的杨信说,其实不是想赚钱,而是想帮助更多年轻人。

「看见最近几年华资银行纷纷被大集团并购,实在是蛮可惜的,从银行出发,我觉得是个对社区很好的回馈。」

他认为,在金融往来的过程中,可以和企业界的年轻华裔接触,除了可以优惠的贷款帮助这些有心创业的小夥子,也可以将我们满身的『武林秘笈』传授给他们,让台美人可以在美国新大陆,真正落地生根,实现美国梦。」

杨信的「两个梦想」

杨信说,他现在有两个梦想,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回馈南加社区。

第一代台湾移民在儿女逐渐成家立业之后,也渐渐进入退休年纪,杨信希望建一个全方位的银发族社区,从生活各个面向及专业的医疗照护,可以串串门子丶结伴旅游,一起以愉快的心情,享受生活。

另外,受了吴尊贤的《人生七十》丶《人生八十》两本书的影响,杨信觉得能够留给子孙的智慧和人生体验,远比有形的金钱珍贵,所以他计画成立一个「青年创业协会」,协助有意在美国创业的台美人第二代丶第三代,并且收集在美国起家的台湾移民的成功故事,集结成册,成为无价的纪录,让后代子子孙孙,都可以记得好久以前,爷爷奶奶们到美国来的点滴。

引用来源:美洲台湾日报/朱乙真 记者

研究员
研究员

总结整理大洛杉矶地区新闻时事,八卦趣闻,生活攻略,为洛城华人提供帮助。

文章: 305